隨著天然氣消費量不斷提高,輸氣管道運營管理規則將迎來重大變革。有業內人士透露,未來,民資和個人資本有希望進入天然氣管道建設領域。
國家發改委繼去年7月10日對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做出調整之后,同年8月2日,又發布關于對《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》征求意見的公告,明確天然氣基礎設施運營企業應該提供非歧視性服務。
2012年5月,中石油就與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、城市基礎設施業投資基金和寶鋼集團簽署了《西氣東輸三線管道項目合資合作框架協議》,正式引入社會資本和民營資本參與西氣東輸三線建設,乃國內油氣管道領域首創。
2013年6月,中哈薩拉布雷克至吉木乃跨境天然氣管線正式投產通氣,這是我國第一條由民企建設經營的跨境天然氣管道。
“民資進入天然氣管道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收益。由于投資大、建設周期長,一般中小企業無力承擔,而較大民企也不太積極。”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說。
值得注意的是,連接機制不明晰、政策劃定不明是眾多民資在投資天然氣管道建設之前所擔心的問題。“好的建設位置已被巨頭占據,留給民資的大多是些條件不好的位置。看不到收益,也無法增加民資的積極性。”一位民營企業負責人如是說。
相關分析師(shi)認為(wei),如果缺(que)少合(he)理的投資回報機(ji)制,很多民資會最終選擇退出(chu)。